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23个省:河北省、山西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海南省、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台湾省。5个自治区:内蒙古、广西、西藏、宁夏、新疆。4个直辖市: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各类行政区划单位分布 | |||
---|---|---|---|
第一级行政区 | 第二级行政区 | 第三级行政区 | 第四级行政区 |
省、自治区 | 地级市 | 县级行政区 | 乡级行政区 |
自治州,地区、盟 | 县级行政区 | ||
省 | 省直辖县级市 (除海南省所有县级市外,仅有4个县级市即湖北省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和河南省济源市由省直辖) | 街道 镇 乡(民族乡) | |
省直辖县 (仅海南省全部的县由省直辖) | 镇 乡(民族乡) | ||
其他省直辖县级行政区 (仅湖北省神农架林区1例) | |||
直辖市 | 市辖区 | 街道(社区) 镇 乡(民族乡) | |
县(自治县) | 镇 乡(民族乡) | ||
特别行政区 | 《香港基本法》第九十七条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可设立非政权性的区域组织,接受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就有关地区管理和其他事务的咨询,或负责提供文化、康乐、环境卫生等服务。” | ||
《澳门基本法》第九十五条规定:“澳门特别行政区可设立非政权性的市政机构。市政机构受政府委托为居民提供文化、康乐、环境卫生等方面的服务,并就有关上述事务向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提供咨询意见。”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如下:
(一)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
(二)省、自治区分为市、自治州、县、自治县;
(三)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自治州分为市、县、自治县。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都是民族自治地方。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
省级行政区: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合计34个省级行政区。
地级行政区:293个地级市、7个地区、30个自治州、3个盟,合计333个地级区划。
县级行政区:977个市辖区、1303个县、393个县级市、120个自治县、49个旗、3个自治旗、1个特区、1个林区,合计2847个。
乡级行政区:8562个街道、20988个镇、8102个乡、966个民族乡、153个苏木、1个民族苏木、2个县辖区 [10] ,合计38774个。
中国行政区划(水墨版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地图)
省份(Province),即中国的省级行政区(Provincial-level Administrative Region),是行政地位与省相同的行政区,为一级行政区,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中国共计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1、23个省
河北省、山西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海南省、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台湾省。
2、5个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3、4个直辖市
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
4、2个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省级名称 | 省级简称 | 行政中心 | 省级名称 | 省级简称 | 行政中心 |
---|---|---|---|---|---|
北京市 | 京 | 北京 | 天津市 | 津 | 天津 |
河北省 | 冀 | 石家庄 | 山西省 | 晋 | 太原 |
内蒙古自治区 | 蒙 | 呼和浩特 | 辽宁省 | 辽 | 沈阳 |
吉林省 | 吉 | 长春 | 黑龙江省 | 黑 | 哈尔滨 |
上海市 | 沪、申 | 上海 | 江苏省 | 苏 | 南京 |
浙江省 | 浙 | 杭州 | 安徽省 | 皖 | 合肥 |
福建省 | 闽 | 福州 | 江西省 | 赣 | 南昌 |
山东省 | 鲁 | 济南 | 河南省 | 豫 | 郑州 |
湖北省 | 鄂 、楚 | 武汉 | 湖南省 | 湘 | 长沙 |
广东省 | 粤 | 广州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 | 南宁 |
海南省 | 琼 | 海口 | 重庆市 | 渝 | 重庆 |
四川省 | 川、蜀 | 成都 | 贵州省 | 贵 、黔 | 贵阳 |
云南省 | 云 、滇 | 昆明 | 西藏自治区 | 藏 | 拉萨 |
陕西省 | 陕 、秦 | 西安 | 甘肃省 | 甘 、陇 | 兰州 |
青海省 | 青 | 西宁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宁 | 银川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新 | 乌鲁木齐 | 香港特别行政区 | 港 | 香港 |
澳门特别行政区 | 澳 | 澳门 | 台湾 | 台 | 台北 |
趣闻:湖北省的地理位置很特别,它去中国其他任何一个省,只需要跨越两个省。湖北到海南,只需穿过湖南、广东。湖北到西藏,只需穿过重庆和四川。湖北到新疆,只需穿过陕西和甘肃,湖北到黑龙江,只需穿过陕西和内蒙古……
代码 | 名称 | 简称 | 省会或首府 | 地区 | 代码 | 名称 | 简称 | 省会或首府 | 地区 | |
---|---|---|---|---|---|---|---|---|---|---|
11 | 北京市 | 京 | 通州区 | 华北 | 43 | 湖南省 | 湘 | 长沙市 | 中南 | |
12 | 天津市 | 津 | 河西区 | 华北 | 44 | 广东省 | 粤 | 广州市 | 中南 | |
13 | 河北省 | 冀 | 石家庄市 | 华北 | 45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 | 南宁市 | 中南 | |
14 | 山西省 | 晋 | 太原市 | 华北 | 46 | 海南省 | 琼 | 海口市 | 中南 | |
15 | 内蒙古自治区 | 内蒙古 | 呼和浩特市 | 华北 | 50 | 重庆市 | 渝 | 渝中区 | 西南 | |
21 | 辽宁省 | 辽 | 沈阳市 | 东北 | 51 | 四川省 | 川/蜀 | 成都市 | 西南 | |
22 | 吉林省 | 吉 | 长春市 | 东北 | 52 | 贵州省 | 黔/贵 | 贵阳市 | 西南 | |
23 | 黑龙江省 | 黑 | 哈尔滨市 | 东北 | 53 | 云南省 | 滇/云 | 昆明市 | 西南 | |
31 | 上海市 | 沪 | 黄浦区 | 华东 | 54 | 西藏自治区 | 藏 | 拉萨市 | 西南 | |
32 | 江苏省 | 苏 | 南京市 | 华东 | 61 | 陕西省 | 陕/秦 | 西安市 | 西北 | |
33 | 浙江省 | 浙 | 杭州市 | 华东 | 62 | 甘肃省 | 甘/陇 | 兰州市 | 西北 | |
34 | 安徽省 | 皖 | 合肥市 | 华东 | 63 | 青海省 | 青 | 西宁市 | 西北 | |
35 | 福建省注 | 闽 | 福州市 | 华东 | 64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宁 | 银川市 | 西北 | |
36 | 江西省 | 赣 | 南昌市 | 华东 | 65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新 | 乌鲁木齐市 | 西北 | |
37 | 山东省 | 鲁 | 济南市 | 华东 | 81 | 香港特别行政区 | 港 | - | 中南 | |
41 | 河南省 | 豫 | 郑州市 | 中南 | 82 | 澳门特别行政区 | 澳 | - | 中南 | |
42 | 湖北省 | 鄂 | 武汉市 | 中南 | 83 | 台湾省 | 台 | 台北市 | 华东 |
中国七大地理区(中国大区)
华北地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
东北地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
华东地区: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台湾省;
华中地区: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华南地区: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西南地区: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
西北地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人能不能记住34个省市自治区?中国34个省市自治区简称记忆口诀?记住中国有34个省市自治区简称得记忆口诀。一个口诀让孩子速记全国34个省市?中国34个省市自治区名称快速记忆。
如何巧记中国34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
有个顺口溜巧记省市自治区简称
青甘新藏川,桂粤湘黔滇;
皖浙苏鲁豫,鄂赣接西南:
内冀辽吉黑,宁陕晋相连;
还有京津沪,福建和台湾。
顺口溜记忆省市对应的简称
黑吉辽、内蒙古,冀豫晋鲁京津,湖南湘、湖北鄂,江西赣、安徽皖,江苏苏、浙江浙,上海沪、广西桂,广东粤、福建闽,台湾叮、海南琼,还有香港和澳门,贵州贵或黔、云南云或滇、四川川或蜀,重庆渝、西藏藏,陕西陕或秦,甘肃甘或陇,宁夏宁、青海青,还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周总理曾做诗,以二十八个字函概了神州大地
当年周总理用“缩字口诀记忆法”编过口诀,现在新增了一些省市自治区,有人沿用总理口诀进行了增补和改写,并且编进了地理教科书。从记忆法的角度看,新口诀并不利于“回忆”,它只简单进行了字头连接和押韵,尚不具备图像化、逻辑化的特点。
中国30个省市简称口诀
两湖两广两河山(8个:湖北、湖南、广西、广东、河北、河南、山西、山东)
五江云贵福吉安(10个:江西、江苏、浙江、黑龙江、新疆、云南、贵州、福建、吉林、安徽)
四西二宁青甘陕(7个:四川、西藏、宁夏、辽宁、青海、甘肃、陕西)
还有内台北上天(5个:内蒙古、台湾、北京、上海、天津)
现在,又有新的增加了:海南、重庆、香港、澳门,故改为:
中国34个省市简称口诀
两湖两广两河山
五江云贵福吉安
四西二宁青甘陕
海内台北上渝天
香港澳门和台湾
爱我祖国好河山。
另一个版本中国34个省市简称口诀
两湖两广两河山,
五江三海吉福安。
云贵两京两西宁,
渝蒙甘川港澳台。
解析:
两湖:湖南湖北。
两广:广东广西。
两河:河南河北。
两山:山东山西。
五江:浙江,江苏,江西,黑龙江,新疆。
三海:海南,青海,上海。
吉福安:吉林,福建,安徽。
云贵:云南,贵州。
两京:北京,天津。
两西:西藏,陕西。
两宁:宁夏,辽宁。
渝蒙甘川:重庆,内蒙古,甘肃,四川。
港澳台:香港,澳门,台湾。
再一个版本中国34个省市简称口诀
三海陕藏庆新甘,
四江云贵福吉安。
山宁湖广河成对,
川内港澳台京天。
第一句:海南、上海、青海、陕西、西藏、重庆、新疆、甘肃(8个);
第二句:黑龙江、浙江、江苏、江西、云南、贵州、福建、吉林、安徽(9个);
第三句:山东、山西、宁夏、辽宁、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河南、河北(10个);
第四句:四川、内蒙古、香港、澳门、台湾、北京、天津(7个)。
如何快速记住中国34个省的名称,简称,省会/首府?
如果真正要记住的话要对中国各个地方有一定的了解。你比如说广东人说粤语,他们简称粤。还有几个省内以第一大河为简称的省,比如江西的赣江,所以简称赣,湖南湘江简称湘;福建省的闽江,所以简称闽。大部分是由省名第一或第二个字来的,比如说黑龙江是黑,北京是京天津是津。
有些省的简称就是这个省中的一个字或是几个字。如北京市→京,天津市→津,辽宁省→辽,吉林省→吉,黑龙江省→黑, 江苏省→苏,浙江省→浙,四川省 →川 ,云南省→滇或云,陕西省 →陕或秦 ,甘肃省 →甘或陇,青海省→ 青,西藏自治区→藏,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香港特别行政区→港 ,澳门地区→澳,台湾省→台;
有些省的简称是另外的一个字,要记忆。如上海市→沪,重庆市→渝,河北省→ 冀,山西省 →晋, 安徽省 →皖 ,福建省→ 闽 ,江西省→ 赣,山东省→鲁,河南省→豫 ,湖北省 →鄂 , 湖南省→湘 ,广东省→粤 ,海南省→琼 ,贵州省→黔或贵,广西壮族自治区→ 桂;
四个直辖市: 北京市 →北京,天津市→天 津 ,上海市→上海,重庆→--重庆
如何快速有效的记住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以及在地图上位置?
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轮廓、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怎么才能记住?
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怎么记?
中文 | 拼音小写 | 拼音小写缩写 | 拼音大写 | 拼音大写缩写 | 简称 | 其它 |
---|---|---|---|---|---|---|
华北地区 | ||||||
北京 | beijing | bj | BEIJING | BJ | 京 | peking pk PEKING PK 北京市 |
天津 | tianjin | tj | TIANJIN | TJ | 津 | 天津市 |
河北 | hebei | hb(重) | HEBEI | HB(重) | 冀 | 河北省 |
内蒙古 | neimenggu | nmg | NEIMENGGU | NMG | 蒙 |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蒙古族自治区 |
山西 | shanxi(重) | sx(重) | SHANXI(重) | SX(重) | 晋 | 山西省 |
华东地区 | ||||||
上海 | shanghai | sh | SHANGHAI | SH | 沪 | 上海市 |
安徽 | anhui | ah | ANHUI | AH | 皖 | 安徽省 |
江苏 | jiangsu | js | JIANGSU | JS | 苏 | 江苏省 |
浙江 | zhejiang | zj | ZHEJIANG | ZJ | 浙 | 浙江省 |
山东 | shandong | sd | SHANDONG | SD | 鲁 | 山东省 |
福建 | fujian | fj | FUJIAN | FJ | 闽 | 福建省 |
江西 | jiangxi | jx | JIANGXI | JX | 赣 | 江西省 |
华南地区 | ||||||
广东 | guangdong | gd | GUANGDONG | GD | 粤 | 广东省 |
广西 | guangxi | gx | GUANGXI | GX | 桂 | 广西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海南 | hainan | hn(重) | HAINAN | HN(重) | 琼 | 海南省 |
华中地区 | ||||||
河南 | henan | hn(重) | HENAN | HN(重) | 豫 | 河南省 |
湖北 | hubei | hb(重) | HUBEI | HB(重) | 鄂 | 湖北省 |
湖南 | hunan | hn(重) | HUNAN | HN(重) | 湘 | 湖南省 |
东北地区 | ||||||
黑龙江 | heilongjiang | hlj | HEILONGJIANG | HLJ | 黑 | 黑龙江省 |
吉林 | jilin | jl | JILIN | JL | 吉 | 吉林省 |
辽宁 | liaoning | ln | LIAONING | LN | 辽 | 辽宁省 |
西北地区 | ||||||
陕西 | shanxi(重) | sx(重) | SHANXI(重) | SX(重) | 陕 | 陕西省 |
甘肃 | gansu | gs | GANSU | GS | 甘 | 甘肃省 |
宁夏 | ningxia | nx | NINGXIA | NX | 宁 | 宁夏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青海 | qinghai | qh | QINGHAI | QH | 青 | 青海省 |
新疆 | xinjiang | xj | XINJIANG | XJ | 新 | 新疆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
西南地区 | ||||||
重庆 | chongqing | cq | CHONGQING | CQ | 渝 | 重庆市 |
四川 | sichuan | sc | SICHUAN | SC | 川 | 四川省 |
云南 | yunnan | yn | YUNNAN | YN | 云 | 云南省 |
贵州 | guizhou | gz | GUIZHOU | GZ | 贵 | 贵州省 |
西藏 | xizang | xz | XIZANG | XZ | 藏 | tibet tb TIBET TB 西藏自治区 西藏藏族自治区 |
港澳台地区 | ||||||
香港 | xianggang | xg | XIANGGANG | XG | 港 | hongkong hk HONGKONG HK 香港特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
澳门 | aomen | am | AOMEN | AM | 澳 | macau mc MACAU MC 澳门特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 |
台湾 | taiwan | tw | TAIWAN | TW | 台 | 台湾 |
如何快速记清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及其简称和行政中心
如何快速背下我国34个省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怎样快速记住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和省级行政中心?
如何快速记住我国34个省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
如何快速背下我国34个省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1、23个省
河北省、
山西省、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江苏省、
浙江省行政区划
地 名 | 驻地 | 人口(万人) | 面积(平方千米) | 行政区划代码 | 区号 | 邮编 |
---|---|---|---|---|---|---|
+杭州市 | 上城区 | 759 | 16596 | 330100 | 0571 | 310000 |
-上城区 | 望江街道 | 132.35 | 122 | 330102 | 0571 | 310008 |
-拱墅区 | 拱宸桥街道 | 112.1 | 119 | 330105 | 0571 | 310015 |
-西湖区 | 灵隐街道 | 77 | 263 | 330106 | 0571 | 310013 |
-滨江区 | 西兴街道 | 28 | 73 | 330108 | 0571 | 310051 |
-萧山区 | 城厢街道 | 201.17 | 931 | 330109 | 0571 | 311201 |
-余杭区 | 仓前街道 | 122.67 | 940 | 330110 | 0571 | 311121 |
富阳区 | 富春街道 | 69 | 1808 | 330111 | 0571 | 311400 |
临安区 | 锦城街道 | 54 | 3124 | 330112 | 0571 | 311300 |
临平区 | 临平街道 | 117.58 | 282 | 330113 | 0571 | 311100 |
钱塘区 | 河庄街道 | 76.92 | 338 | 330114 | 0571 | 311222 |
建德市 | 新安江街道 | 51 | 2364 | 330182 | 0571 | 311600 |
桐庐县 | 城南街道 | 42 | 1780 | 330122 | 0571 | 311500 |
淳安县 | 千岛湖镇 | 46 | 4452 | 330127 | 0571 | 311700 |
+宁波市 | 海曙区 | 608 | 9365 | 330200 | 0574 | 315000 |
海曙区 | 江厦街道 | 63 | 595 | 330203 | 0574 | 315000 |
江北区 | 外滩街道 | 26 | 209 | 330205 | 0574 | 315020 |
北仑区 | 新碶街道 | 43 | 585 | 330206 | 0574 | 315800 |
镇海区 | 招宝山街道 | 27 | 218 | 330211 | 0574 | 315200 |
鄞州区 | 首南街道 | 93 | 814 | 330212 | 0574 | 315100 |
奉化区 | 锦屏街道 | 48 | 1268 | 330213 | 0574 | 315500 |
余姚市 | 兰江街道 | 84 | 1346 | 330281 | 0574 | 315400 |
慈溪市 | 白沙路街道 | 106 | 1154 | 330282 | 0574 | 315300 |
象山县 | 丹东街道 | 55 | 1172 | 330225 | 0574 | 315700 |
宁海县 | 跃龙街道 | 63 | 1880 | 330226 | 0574 | 315600 |
+温州市 | 鹿城区 | 832 | 11784 | 330300 | 0577 | 325000 |
鹿城区 | 五马街道 | 79 | 294 | 330302 | 0577 | 325000 |
龙湾区 | 永中街道 | 34 | 228 | 330303 | 0577 | 325013 |
瓯海区 | 娄桥街道 | 46 | 615 | 330304 | 0577 | 325005 |
洞头区 | 北岙街道 | 15 | 151 | 330305 | 0577 | 325700 |
瑞安市 | 安阳街道 | 126 | 1278 | 330381 | 0577 | 325200 |
乐清市 | 城东街道 | 131 | 1174 | 330382 | 0577 | 325600 |
龙港市 | 镇前路 | 38 | 122 | 330383 | 0577 | 325802 |
永嘉县 | 北城街道 | 99 | 2674 | 330324 | 0577 | 325100 |
平阳县 | 昆阳镇 | 88 | 1042 | 330326 | 0577 | 325400 |
苍南县 | 灵溪镇 | 97 | 1150 | 330327 | 0577 | 325800 |
文成县 | 大峃镇 | 41 | 1294 | 330328 | 0577 | 325300 |
泰顺县 | 罗阳镇 | 37 | 1762 | 330329 | 0577 | 325500 |
+嘉兴市 | 南湖区 | 364 | 3915 | 330400 | 0573 | 314000 |
南湖区 | 东栅街道 | 53 | 426 | 330402 | 0573 | 314051 |
秀洲区 | 新城街道 | 41 | 542 | 330411 | 0573 | 314031 |
海宁市 | 硖石街道 | 70 | 681 | 330481 | 0573 | 314400 |
平湖市 | 当湖街道 | 50 | 536 | 330482 | 0573 | 314200 |
桐乡市 | 梧桐街道 | 70 | 723 | 330483 | 0573 | 314500 |
嘉善县 | 罗星街道 | 41 | 504 | 330421 | 0573 | 314100 |
海盐县 | 武原街道 | 38 | 503 | 330424 | 0573 | 314300 |
+湖州市 | 吴兴区 | 268 | 5794 | 330500 | 0572 | 313000 |
吴兴区 | 月河街道 | 63 | 872 | 330502 | 0572 | 313000 |
南浔区 | 东迁街道 | 49 | 716 | 330503 | 0572 | 313009 |
德清县 | 武康街道 | 44 | 936 | 330521 | 0572 | 313200 |
长兴县 | 龙山街道 | 64 | 1388 | 330522 | 0572 | 313100 |
安吉县 | 昌硕街道 | 47 | 1882 | 330523 | 0572 | 313300 |
+绍兴市 | 越城区 | 448 | 8256 | 330600 | 0575 | 312000 |
越城区 | 塔山街道 | 77 | 498 | 330602 | 0575 | 312000 |
柯桥区 | 柯桥街道 | 69 | 1041 | 330603 | 0575 | 312030 |
上虞区 | 百官街道 | 78 | 1403 | 330604 | 0575 | 312300 |
诸暨市 | 暨阳街道 | 108 | 2311 | 330681 | 0575 | 311800 |
嵊州市 | 剡湖街道 | 72 | 1790 | 330683 | 0575 | 312400 |
新昌县 | 南明街道 | 43 | 1213 | 330624 | 0575 | 312500 |
+金华市 | 婺城区 | 492 | 10919 | 330700 | 0579 | 321000 |
婺城区 | 城中街道 | 65 | 1388 | 330702 | 0579 | 321000 |
金东区 | 多湖街道 | 34 | 657 | 330703 | 0579 | 321000 |
兰溪市 | 兰江街道 | 66 | 1310 | 330781 | 0579 | 321100 |
义乌市 | 稠城街道 | 84 | 1103 | 330782 | 0579 | 322000 |
东阳市 | 吴宁街道 | 85 | 1739 | 330783 | 0579 | 322100 |
永康市 | 东城街道 | 62 | 1049 | 330784 | 0579 | 321300 |
武义县 | 壶山街道 | 35 | 1577 | 330723 | 0579 | 321200 |
浦江县 | 浦阳街道 | 40 | 900 | 330726 | 0579 | 322200 |
磐安县 | 安文街道 | 21 | 1196 | 330727 | 0579 | 322300 |
+衢州市 | 柯城区 | 258 | 8837 | 330800 | 0570 | 324000 |
柯城区 | 信安街道 | 44 | 609 | 330802 | 0570 | 324100 |
衢江区 | 樟潭街道 | 41 | 1748 | 330803 | 0570 | 324022 |
江山市 | 双塔街道 | 62 | 2018 | 330881 | 0570 | 324100 |
常山县 | 天马街道 | 34 | 1099 | 330822 | 0570 | 324200 |
开化县 | 华埠镇 | 36 | 2224 | 330824 | 0570 | 324300 |
龙游县 | 龙洲街道 | 40 | 1139 | 330825 | 0570 | 324400 |
+舟山市 | 定海区 | 97 | 1440 | 330900 | 0580 | 316000 |
定海区 | 昌国街道 | 40 | 569 | 330902 | 0580 | 316000 |
普陀区 | 沈家门街道 | 32 | 459 | 330903 | 0580 | 316100 |
岱山县 | 高亭镇 | 18 | 326 | 330921 | 0580 | 316200 |
嵊泗县 | 菜园镇 | 7 | 86 | 330922 | 0580 | 202450 |
+台州市 | 椒江区 | 607 | 9413 | 331000 | 0576 | 318000 |
椒江区 | 海门街道 | 56 | 276 | 331002 | 0576 | 318000 |
黄岩区 | 东城街道 | 62 | 988 | 331003 | 0576 | 318020 |
路桥区 | 桐屿街道 | 46 | 274 | 331004 | 0576 | 318050 |
温岭市 | 太平街道 | 122 | 836 | 331081 | 0576 | 317500 |
临海市 | 古城街道 | 120 | 2171 | 331082 | 0576 | 317000 |
玉环市 | 玉城街道 | 44 | 378 | 331083 | 0576 | 317600 |
三门县 | 海游街道 | 45 | 1072 | 331022 | 0576 | 317100 |
天台县 | 赤城街道 | 60 | 1426 | 331023 | 0576 | 317200 |
仙居县 | 福应街道 | 52 | 1992 | 331024 | 0576 | 317300 |
+丽水市 | 莲都区 | 271 | 17298 | 331100 | 0578 | 323000 |
莲都区 | 万象街道 | 42 | 1502 | 331102 | 0578 | 323000 |
龙泉市 | 龙渊街道 | 29 | 3059 | 331181 | 0578 | 323700 |
青田县 | 鹤城街道 | 57 | 2484 | 331121 | 0578 | 323900 |
缙云县 | 五云街道 | 47 | 1482 | 331122 | 0578 | 321400 |
遂昌县 | 妙高街道 | 23 | 2539 | 331123 | 0578 | 323300 |
松阳县 | 西屏街道 | 24 | 1406 | 331124 | 0578 | 323400 |
云和县 | 浮云街道 | 11 | 978 | 331125 | 0578 | 323600 |
庆元县 | 松源街道 | 20 | 1898 | 331126 | 0578 | 323800 |
景宁畲族自治县 | 红星街道 | 17 | 1950 | 331127 | 0578 | 323500 |
安徽省、
福建省、
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海南省、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台湾省。
2、5个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3、4个直辖市
北京市、
天津市、
上海市、
重庆市。
4、2个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
一般来说,各个省份的简称都和自己的历史文化有关。例如河南简称豫,这就是豫州的意思;山西的简称是晋,这自然是三晋大地的意思。
一、4个直辖市
⒈ 北京(京)
战国时期称蓟,是战国七雄之一燕国的京城。辽国称燕京。金国改称京都。元朝称大都。明朝朱元璋改称北平,永乐帝朱棣改北平为“北京”。1949年设为直辖市。取全称中的“京”字作为简称。
2、天津(津)
唐宋以前,天津称为直沽。金代形成集市称“直沽寨”。元代设津海镇,这是天津建城的开始。明朝,燕王为争夺皇帝位,在这里发兵渡河南下,打败他的侄子明惠帝而篡了位。为纪念在这里渡河起兵,所以称“天津”,意即天子经过的渡口,简称津。
3、上海(沪)
北宋初期,这里已形成居民点,从这里出海打渔,所以称上海。上海原来是捕鱼的地方,当时渔民创造了一种捕鱼工具,叫“邕”,当时还没有上海这一地名,因此,这一带被称为“沪渎”,故上海简称“沪”。另外,因为春秋战国时上海是楚春申君黄歇封邑的一部分,故上海也称“申城”。
4、重庆(渝)
重庆古称“巴”。秦时称江州。隋时,嘉陵江称渝水,重庆因位于嘉陵江畔而置渝州,故重庆简称“渝”。重庆之名始于1190年,因南宋光宗赵敦先封恭王,后登帝位,遂将恭州升为重庆府,取“双重喜庆”之意。
二、5个自治区
1、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
蒙古原为部落名,始见于唐代记载。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国。元灭后,蒙古族退居塞北。明清形成内、外蒙古之称。晚清以后,泛指大漠以南、长城以北、东起哲里木盟、西至套西厄鲁特所以盟旗为内蒙古。
2、维吾尔自治区(新)
古代称西域,公元前一世纪起,成为汉王朝的一部分。唐代设伊、西、庭三州和安西、北庭两个都护府。17世纪中叶以后,清朝平定了准噶尔部叛乱,在天山南北设伊犁将军。清光绪10年(1884年),改为新疆省,意为“故土新归”。1955年,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取全称中“新”字作为简称。
3、西藏自治区(藏)
元朝、明朝称西藏地区为乌斯藏,「乌斯」是藏语「中央」的意思,藏是「圣洁」的意思。因为它在中国西部,称西藏。1965年成立西藏自治区,取全称中的“藏”字作为简称。另一说认为简称源于故称“乌思藏”。
4、宁夏回族自治区(宁)
公元5世纪处,匈奴贵族赫连勃勃自以为是夏后氏后裔,故将建立的割据政权定国号为“夏”。宋代,党项族拓拔氏首领李元昊称帝,定都兴庆府(今银川),立国号“夏”,创立文字,建西夏王朝。13世纪,元灭西夏,取“平定西夏永远安宁”之意,在这里设宁夏行省,始有宁夏之名。1958年设宁夏回族自治区。取全称中的“宁”字作为简称。
5、广西壮族自治区(桂)
宋设广南西路,简称广西路,“广西”一名产生。元设广西两江道。明设广西省。又因秦时曾设桂林、象郡、南海三郡,而历史上广西2/3地域属桂林郡,故广西简称“桂”。
三、23个省
1、广东省(粤)
宋置广南东路,简称广东路,由此出现广东一名。元设广东道。明设广东省。辖区汉初为南粤之地,故简称“粤”。
2、黑龙江省(黑)
1671年为抵御沙俄东侵,清政府在黑龙江沿岸修筑黑龙江城(黑河旧城),设置黑龙江将军,管辖黑龙江流域。1907年改为黑龙江省。取全称中的“黑”字作为简称。
3、吉林省(吉)
吉林一名源于“吉林乌拉”,满语意为“沿松花江的城市”。1673年建城。1676年置吉林将军。1907年将其辖区改称吉林省。取全称中的“吉”字作为简称。
4、辽宁省(辽)
秦汉魏晋时代,在辽河以东设辽东郡,以西设辽西郡。北宋时,在今河北、辽宁一带,契丹族建立辽国。辽金时代设置辽阳府。元设辽阳行省。明设辽东都司。清设辽东将军。后因辽河流域为清朝发源地,取“奉天承运”之意,改为奉天省。1929年,取“辽河流域永远安宁”之意,改称辽宁省。取全称中的“辽”字作为简称。一说因境内有辽河,故简称“辽”。
5、河北省(冀)
战国时,黄河以北的齐国土地称为河北。汉设河北县。唐设河北道。辖区与今有出入。1928年设河北省。辖区相当于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贡》中的冀州,故简称“冀”。
6、河南省(豫)
古称黄河以南南地区为河南。汉设豫州部。唐置河南道。宋置河南路。元置河南江北行省。明初设河南省。辖区相当于《禹贡》中的豫州,故简称“豫”。
7、山东省(鲁)
战国至秦汉时,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区称为山东。金时,在开封以东地区设山东东路、山东西路,这是山东作为政区名称的开始。清初设山东省。辖区主要为春秋战国时的鲁国、齐国,因鲁国有孔子,对中国文化影响更大,又因河北成“冀”,与“齐”谐音,故简称“鲁”。
8、山西省(晋)
战国至秦汉时,崤山、函谷关以西的地区称为山西。元时,称太行山以西为山西,设河东山西道宣慰司,这是山西作为政区名称的开始。明处设山西省。辖区为春秋时晋国地,故简称“晋”。
9、青海省(青)
因境内有青海湖,故得名青海省,取全称中的“青”字作为简称。
10、江苏省(苏)
在历史上,江苏大地是比较悲催的,一会被其他省合并,一会被其他省割裂一块,所以至今苏南、苏中、苏北文化、经济都有极大地差异。现在的江苏省成立于清康熙6年(1667年),取两江总督驻所江宁(今南京市)和巡抚驻所苏州(今苏州市)两府首字组成江苏省。因为没有比较古老的称呼,只能取全称中的“苏”字作为简称。南京何止是安徽省省会“徽京” 是三省“省会”好吗?“南京是安徽省会”不只是个梗,这梗是有依据的
11、安徽省(皖)
安徽省和江苏省是同时成立的,由原先的江南省一分为二。取当时的政治中心安庆(今安庆市)和经济都会徽州(今歙县)二府首字组成安徽省。安庆府是春秋时皖国故地,别称为皖,故安徽简称“皖”。
12、浙江省(浙)
浙江即江流盘回曲折之意。战国时浙江指今天的富春江、钱塘江和新安江。东汉将浙江分为浙东、浙西两个地区。唐以后这两个地区转化为政区名称。明初设浙江省。取全称中的“浙”字作为简称。
13、福建省(闽)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此设闽中郡。汉时称福建为闽越国。唐开元年间设福建节度使,管辖福、建、泉、漳、汀五州,福建是前两州的名字组成的。元设福建行省。明设福建省至今。辖区古为闽越族聚居地,又因境内有闽江,故简称“闽”。
14、江西省(赣)
唐代设江南西道,简称江西道,江西由此得名。宋设江南西路。元设江西行省。后皆设江西省。因赣江纵贯全省,故简称“赣”。
15、湖南省(湘)
唐代在洞庭湖以南,包括湘姿二水流域设湖南节度使,始出现湖南一名。宋置荆湖南路,简称湖南路。元明两代设湖南道。清代设置湖南省。因湘江纵贯全省,故简称“湘”。
16、湖北省(鄂)
宋代自洞庭湖以北至荆山,西包沅澧二水流域设荆湖北路,简称湖北路,湖北一名产生。 元明两代设湖北道。清代设置湖北省。清代湖北的行政中心宜昌,为隋以后鄂州的治所,故湖北简称“鄂”。湖南湖北本来一家,为什么清朝要让他们分家?
17、台湾省(台)
台湾一名源于西拉雅族的台窝湾支族。台湾在秦汉时称“东鳀”。三国时称“东夷”。明万历年间正式在公文上使用台湾一名。清光绪11年(1885年)设台湾省。取全称中的“台”字作为简称。
18、海南省(琼)
因其位于南中国海域,境内最大岛屿又称海南岛,故名海南省。1988年建省。因秦以后称这一带为琼台、琼州或琼崖,故简称“琼”。
19、甘肃省(甘或陇)
甘肃一名始于11世纪西夏王朝设置的十二监军之一,治所在甘州(今张掖县),辖甘州、肃州(今酒泉)二州,取二州首字组成甘肃。元设甘肃行省,明代并入陕西省,清代恢复省治。取全称中的“甘”字作为简称。一说认为西夏时行政中心在甘州,故简称“甘”。由于甘、陕两省间有陇山,甘肃古时别称陇西,故又简称“陇”。
20、陕西省(陕或秦)
陕西一名,源于周代周、召二公“分陕而治”,今陕县张汴塬一带古称陕塬,当时的陕西就是陕塬以西的泾渭平原。唐安史之乱后设陕西节度使,陕西始转化为政区名称。宋设陕西路。元设陕西行省。清设陕西省。取全称中的“陕”字作为简称。又因辖区春秋时为秦国地,故又简称“秦”。
21、四川省(川或蜀)
辖区秦时设蜀郡。汉设益州部。唐设剑南道,又分剑南东川、剑南西川两节度使。宋设西川路和峡路,后将西川、峡二路分为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四路,合称“川峡四路”,简称 “四川路”,四川一名由此产生。元时合并四路,设为四川行省。自此,四川省治沿用至今。取全称中的“川”字作为简称。又因辖区西部古为蜀国地,故又简称“蜀”。
22、贵州省(贵或黔)
宋代以前设矩州,因当地语音“贵”“矩”难分,故也写做贵州,元初正式命名为贵州。 明设贵州布政使司。清设贵州省,因境内有贵山,取“贵”字作为简称。另外,辖区东北部秦时属黔中郡,唐属黔中道,境内又有黔灵山、黔灵河,故又简称“黔”。
23、云南省(云或滇)
因在云岭以南,故名云南。西汉时设云南县。三国蜀汉时设云南郡。元设云南行省。明设云南布政使司。清设云南省,取全称中的“云”字作为简称。因境内有滇池,又因行政中心昆明一带,属战国时滇国地,故又简称“滇”。
四、两个特别行政区
1、香港特别行政区(港)
宋代以前,这里是海上渔民捕鱼歇息的地方。宋元以后,岛上有个小村,叫“香港村“,为转运南粤香料的集散港,香港因此得名。1997年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取全称中的“港”字作为简称。
2、澳门特别行政区(澳)
名字最早记录于明朝史书,叫做“蚝镜”(濠镜),意为海湾如明镜,盛产“蚝”。后又称做“澳”,即船只停航寄泊的地方,故称“蚝镜澳”,因隶属广东香山,亦称“香山澳”。 “门”字的来历有多种说法,一说是本地内港的妈祖庙,隔海同湾仔的银坑相望,形成的海峡象门;另一说是本地南面的氹仔、小横琴、路环、大横琴四岛离立对峙,海水贯流其中呈十字门状;再一说是本地南台山(妈阁庙山)和北台山(莲峰山)相封成门。总之,既是澳,又是门,故曰澳门。1999年成立澳门特别行政区。取全称中的“澳”字作为简称。
给各省确定简称这件事要追溯到清朝晚期
在清朝的末期,朝廷开始了洋务运动。其中的一项就是电报的出现,出现电报以后,各级衙门不用再派遣信差万里奔波了,但各省都必须有自己的简称。
清政府使用电报后,各省开始有简称,山东为啥简称鲁而不是齐?清朝光绪五年,北洋大臣李鸿章在天津与大沽海口炮台之间架设电线,试通电报。光绪二十四年,为提高政务效率,清政府正式使用电报传达政令。电报必须简要,需要各省使用简称,山东当时的简称就被定为鲁。春秋时期齐国鲁国的区域齐鲁大地山东在春秋时期主要有两个诸侯国,齐国和鲁国。齐国的面积较大占据了今山东省的大部分地方,在齐桓公时,齐国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而当时鲁国只是一个以曲阜中心的二流小国,其地位和影响力远不及强大的齐国。但是在文化上鲁国却是一个“超级大国”,鲁国的第一代国君是周公旦的儿子伯禽,都城曲阜,鲁国国君是周王室的后裔,周之最亲莫如鲁,鲁国是春秋时期唯一一个可以和周使用同规格礼仪的诸侯国,鲁国成为周礼的保存者和实施者,时人称“周礼尽在鲁矣”。各国诸侯了解周礼也往往到鲁国学习,鲁国是有名的礼仪之邦。而齐国是武王伐纣的功臣姜子牙的封国,是当时东夷人的聚集地,齐国传统礼义道德观念淡薄,习俗落后,所以在文化上,当时的齐人崇尚鲁文化,在先秦时代,鲁国文化是当时最高的。到战国末年,随着人文同化的基本完成,齐、鲁两国文化也逐渐融合为一体。最为重要的一点,鲁国是孔子、孟子的故乡,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成为了中国的正统文化思想,对孔子的尊崇不断增加,西夏仁宗曾颁布诏令“尊孔子为文宣帝”,元成宗为孔子加衔“大成至圣先师”,从孔子第四十六代嫡长孙孔宗愿开始,后世孔子嫡系长子长孙一直沿袭衍圣公称号,官职为曲阜县令。而孔子对鲁文化则是推崇备至,到清后期有了电报给各省命名简称时,山东简称鲁也就是顺利成章的事了。
1871年,中国出现了首条电报线路,由英国、俄国、丹麦三国联合铺设的从香港经上海至日本长崎的海底电缆。
1877年,福建巡抚丁汝昌在台湾铺设了台南至高雄的电报线路,这是中国首条自主电报线路。
1879年,北洋大臣李鸿章在天津、大沽及北塘之间架设电报线路,这是中国大陆首条自主电报线路。
1880年,清廷在天津成立中国电报总局。1884年迁往上海。电报事业在中国迅速发展起来。
由于电报的收费是按距离及电报字数计算的,为降低成本,电报总局要求各省提供一个简称,于是各省纷纷提交简称。
一部分省份上报的简称是本省名称中的一个字。如江苏上报了“苏”字,新疆上报了“新”字。
还有一部分省份根据本省的历史上报了简称。如山西为周朝时晋国的核心,因此上报了“晋”;河南古代为豫州,因此上报了“豫”。
另外有些省份则根据省内的主要河流确定了简称。如湖南的“湘”和江西的“赣”。
在给自己省份取简称上,各个省份可谓各显神通。
但有些省份是遇到难题的。
由于简称的问题,坑苦了几个省份
河北是第一个。当时河北叫直隶,直隶方面最初考虑的是燕和赵两个简称。因为直隶有燕赵大地之称。但燕国的领土一半在直隶,一半在辽宁(当时还叫盛京);而赵国是从晋国分出去的,不仅很大一部分领土在山西,赵国的第一个国都晋阳也在山西。讨论过后赵和燕都被否决。然后是直和冀。在最早的时候,山西和直隶都属于冀州,冀和燕赵一样,亦非直隶专属,但后来将冀州以太行山为界分为两部分,太行山以西为并州,以东仍称冀州,冀州的主要范围就落在了直隶。冀的专属性要比赵和燕强很多。另外冀的历史底蕴要比直深厚。因此直隶最终上报的是冀。
直隶上报了“冀”,问题是这坑苦了山东,因为山东上报的简称是“齐”,总局认为“齐”和“冀”是近音字,容易混淆,需要有一个省更改。最终由于直隶比山东先上报,因此通过了直隶的简称,而要求山东再提一个简称,于是山东改用“鲁”作为简称。虽然山东号称“齐鲁大地”,但齐、鲁实则并非一体,而是两个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的文化源头。
其实浙江的命运也差不多,浙江本来准备上报了越和浙两个简称,广东上报的则是粤。越和粤同音,最终确定了广东使用粤,为了方便识别,浙江使用浙。其实在1000多年的历史中,浙江一直被称为越。但是到了近代却被称为浙,其实这是阴差阳错造成的。无论是从情感还是法理,浙江的简称应该是越。从戏曲中,也能看出当地人对自己简称的认可度。例如秦腔、豫剧等等,但浙江的地方戏曲被称为越剧,而不是浙剧。从这一点来看,还是越的认可度更广一些。但是为了避免混淆,最终浙江的简称变成了浙。因为从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便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越王勾践还成为了曾经的霸主,虽然越国在此后被楚国吞并,但越这个称呼就此留在了历史中。即便是在汉朝的初期,浙江和福建地区还出现了闽越国。目前福建的简称是闽,越指的就是这样。在那些大一统王朝中,皇帝分封亲族时,越王一再出现。即使到了五代十国时期,浙江地区仍出现了吴越政权。只不过为了区分,后世称之为越的更多一些。由此可见,从春秋战国一直到五代十国这1000多年里,浙江一直被称为越。而“浙江”这个称呼也是逐步形成的,在宋朝统治时期,浙江被划为两浙路。请注意,有点浙江的意思了。元朝统一天下以后,将浙江等地划入了江浙行省。当时的江浙行省辖区很大,这一行省并不成熟。一直到了明朝建立之后,由于江苏成了直隶地区,所以浙江开始单独建省,而且被称为浙江省。从明朝开始,浙江作为省正式出现。但是即便是这样,当时浙江的简称仍是越,而不是浙。从明朝初期到明朝灭亡,明朝官方在文件中对浙江的简称一直是越。甚至在清朝乾隆时期,有的官员仍简称浙江为越。只是由于闽浙总督这一辖区的出现,清朝开始逐渐称呼浙江为浙。只不过这一时期,浙和越可以相互替代,二者并没有什么冲突的地方。
另外,云南和贵州当时的简称分别是滇和黔,其实也存在谐音的问题。但当时并未更改。直到解放后才把两省的简称分别加了云和贵,并且在诸如汽车牌照等方面均使用云、贵,而不使用滇、黔。
湖北又称荆楚大地。最初商定简称时楚和荆都在初选名单内。因为湖北为楚国的发源地,多数时期楚国的国都也都在湖北境内。但有人认为楚国的面积还包括了湖南、安徽等地,楚不适合作为一省的简称。于是楚在省内被否决。荆的问题和楚一样,汉代的荆州包括了湖北湖南两省。于是开始选其他字。最终,选定了“鄂”。不过,湖北的简称定为鄂后,一直有呼声将湖北的简称改为楚或荆。
陕西上报的是秦。最终确定的也是秦。但是后来又开始使用陕。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后来有了青海省。在1880年代,青海还属于甘肃省,所以当时青海没有简称。陕西使用秦也就无任何问题。后来青海建省后问题就来了:青海没有特别有历史意义的简称,只能用青或海。进入现代社会,海字通常代表的是大海,用海字指代一个内陆省份比较奇怪,于是青海的简称只剩下青。但青与陕西的简称秦音近。陕又能很好的指代陕西,而且在省级简称里没有与陕同音或谐音的,于是最终确定青海的简称为青,陕西的简称为陕或秦,但通常使用陕,今天陕西的车牌使用的也是陕。
北京天津的简称京津与山西的简称晋谐音。但山西的简称历史悠久且无其他适合的简称,因此无法更改。进入民国后才从直隶分出的北京天津,北京作为国都(北洋政府),需要使用京字以体现其政治地位;因天子津渡而得名的天津,用天做简称有僭越的嫌疑,又没有其他更适合的简称,于是只能用津。
四川确定的简称是川。但后来变成了蜀、川并用,以川为主,官方一般都使用川。比如四川的车牌、官方文件档案编号等)。这是因为川字易写,在以手写为主的时代,这点是很讨巧的。在非官方的场合,则会有使用蜀的情况。民间之所以喜欢用蜀做简称是因为四川为古蜀国,蜀比川更有历史底蕴。
海南、重庆等解放后成立的省级行政区选定简称比较简单,海南古代为琼州,使用琼,重庆为渝州,使用渝。琼和渝均无与其同音或谐音的它省简称用字。
其实重庆古为巴国,巴字比渝字更简单易写,但重庆选定了渝而非巴,是因为巴蜀常连在一起称为巴蜀大地,而巴蜀大地在重庆直辖前是用来指代大四川的(重庆直辖后四川依然使用巴蜀大地代指自身),为了有更强的指向性,重庆选择了渝。
中国各省简称分为三类
我国每个省都有自己的简称,这些简称的由来,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种类型:有十四个省、区、市的简称源于古代国名或州郡名。山东省简称“鲁”,因山东在春秋时期大部分隶属于鲁国;山西省在春秋时期属于晋国,故简称“晋”;云南省东部地区属滇国疆域,故简称“滇”;貴州东北部在秦朝时曾名“黔中道”,故简称“黔”;广东曾属南粤管辖,故简称“粤”;河南位于古时豫州一带,故简称“豫”;河北部分区域属于过去的冀州,故简称“冀”;甘肃大部分地区古代归陇西郡统辖,故简称“陇”;广西,秦时为桂林郡辖地,故筒称“桂”;四川,因古为蜀国、秦置蜀郡,故简称为“蜀”;海南曾属琼州,故简称“琼”。
第二种类型:各省简称是近半数是取自该省、区、市名称的首字或尾字。诸如黑(龙江)、辽(辽宁)、吉(吉林)、浙(浙江)、新(新疆)、青(青海)、宁(宁夏)、台(台湾)、内蒙(内蒙古)、苏(江苏)、藏(西藏)、京(北京)、津(天津)。
第三种类型:各省简称是由境内较为著称的河流、山脉而来。安徽境内西南部有霍山,也称为皖山,故简称“皖”;江西境内的大河中赣江最长,故简称“赣”;福建简称“闽”,是由境内的闽江而来;湖南简称“湘”,则是因为有湘江纵贯其省内;湖北西部由巴山、巫山、武当山等构成鄂西山地,故简称“鄂”;上海因境内的吴淞江名沪渎而简称“沪”;重庆因嘉陵江古称渝水,故简称“渝”。
这几个省对于自己的简称有多项选择
历史上山东的是“鲁”和“齐”地盘,两个简称都具有代表性。为何山东选择“鲁”,而没有选择“齐”呢?
有人给出合理的解释,齐国虽然强大,但论礼仪和文化对对中国的影响力,鲁国更具代表性,尤其是这里诞生了孔子,其创立的儒家文化影响中国几千年。因此,相比齐国国力的强盛一时,鲁国在文化输出的影响力更持久。
其次就是齐国的疆域范围太大了,最强盛时期包括了今天的河北、江苏的一部分,而鲁国疆域则是从来没有逾越山东境内,这样看“鲁”更有针对性。同样情况的还有湖北省,被称为“鄂”不称为“楚”,就是楚国地盘不仅仅在湖北,涵盖了半个长江流域。
不过,对于这样的简称,有些地方是不感冒的,比如山东东部很多人都对山东称“鲁”不称“齐”不服气,毕竟,齐鲁大地,齐国比鲁国要风光多了。
那为何山东又简称“鲁”不简称“齐”呢,一些公认的说法是,齐国虽大,但论礼仪,论对中国的影响,鲁国才更具代表性,尤其是这里诞生了孔子,其创立的儒家文化影响中国几千年。因此,相比齐国国力的强盛一时,鲁国在文化历史上的影响力更持久。
另外,就是因为齐国太大了,最大时包括河北、江苏不少地方呢,而鲁国疆域则是从来没有逾越山东境内的。同样的还有湖北为何成“鄂”不称“楚”,就是楚国地盘不仅仅在湖北。
但实际上,山东称“鲁”不称“齐”,并没那么复杂,这和电报在中国的推广有关。洋务运动后,电报技术逐渐被清政府接受并使用。那时发电报惜字如金,多一字便多花钱,于是便有了简称。此外还要防止误听,所以在建设电报的过程中,各个省份都需要上报自己的简称。
由于河北地区率先上报了“冀”的简称,而山东因为“齐”的读音和“冀”容易混淆,所以选择了“鲁”的简称。类似的还有浙江省,其简称开始也有“越和浙”两个选择,但由于广东的简称是“粤”,为了防止冲突,浙江就只能选择了“浙”了。
齐鲁也好,冀(州)燕(国)也罢,都毕竟是大有来头的,所以,湖北的“鄂”似乎就远不如“楚”的名头更大,所以很是后悔选择了“鄂”,总想改称“楚”,这不,湖北最近确认,将“鄂商”改称为“楚商”。省府表示也正在考虑将本省简称改为楚,不过貌似无法通过哦。
我们先来说湖北为啥选择“鄂”为简称。
前面已经提到,湖北之所以无法简称为“楚”,是因为楚国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疆域实在太大了,今天的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贵州省、江苏省、浙江省、河南省等都在当时楚国的辐射范围内,所以楚国的王城主要在湖北,但楚真不是湖北独占的。
那么,简称“荆”也不错啊,毕竟“荆州”也是古九州之一,名气够响亮,比如河南简称“豫”,河北简称“冀”,都是由“豫州”“冀州”而来。然鹅,湖北真有“荆州市”,简称“荆”等于自降身价了,悲催。
再找,只有“鄂”还够“响亮”够“古典”的了:一是清朝湖北的行政中心宜昌,为隋以后鄂州的治所,故湖北简称“鄂”;二是据清县志记载,公元前887年,西周中期,楚国君主熊渠封他的第二个儿子熊洪为鄂王,修建鄂王城,开始了鄂州的第一个鼎盛时期;三是今天的湖北省西部有鄂西山地,故简称鄂;四是传说在商周等先秦时期,鳄鱼曾分布在长江流域,彼时湖北地区形成一个捕鳄为生的民族,称为“鄂”。
古人改名还知道去从文化角度考虑,然鹅,今天的湖北人却这样找改名的理由:
湖北省企促会会长陈旭东透露,“鄂商”改名的原因,“主要是‘鄂’这个字不好,从字面上看,两个口代表着吵架,一个耳朵意味着偏听偏信,亏则是亏欠,这些都是湖北商人接受不了的,觉得别扭。”
最早提出将“鄂”改“楚”的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玉堂也表示:“在古代‘鄂’通‘噩’,现代‘鄂’与‘恶’谐音,确实不太好听。”
看头衔,陈旭东先生应该是企业家了,属于民间人士。企业家做生意喜欢讨个吉利这个无可厚非。但刘玉堂先生您是体制内人士,是湖北官方智库的学者和领导,能够说出这么没文化的话来也真够让人惊诧莫名了。
按照您刘先生的说法,谐音字不好听的就要改,那么要改的地方就多了。湖北一旦改成功,很多省份都会坐不住。
四川坐不住了。“蜀”和“鼠”同音,还和“输”同音,这可让天府之国的四川咋整?
海南坐不住了。海南简称“琼”,表面上是个好字啊,玉树琼花,很有意境。但按刘先生的说法,却是和“穷”同音啊。
黑龙江坐不住了。黑龙江简称“黑”,都不用谐音啊。
安徽也坐不住了。“皖”“晚”“完”,这可咋整。
甘肃的甘也不好。甘,本来是甜的意思。可是和“干”同音啊。甘肃本来就缺水,怎么可以成天把“干”挂在嘴边呢?不吉利。
云南简称滇,跟疯疯癫癫的癫一个音,也不吉利。
山东简称鲁,虽然是从孔子的故国鲁国得名,但鲁莽、愚鲁也是这个鲁字啊。
福建的闽字尤其不好,里边是一条虫。
按刘先生的说法,每个省都得改简称啊,这事弄大了。
各省简称的推广和电报使用有关
实际上,各省的简称被流行和电报在中国的推广有关。清末洋务运动后,电报技术逐渐被清政府接受并使用。那时发电报惜字如金,多一字便多花钱,于是便有了简称。
山东称“鲁”不称“齐”,并没有那么复杂。当初在建设电报的过程中,各个省份都需要上报自己的简称,主要为了区分各省的简称,防止误听。由于河北地区率先上报了“冀”的简称,而山东因为“齐”的读音和“冀”容身混淆,所以就选择了“鲁”的简称。类似的还有浙江,其简称开始也有“越和浙”两个选择,但由于广东的简称是“粤”,为了防止冲突,浙江就只能选择“浙”。
近代,清廷要求各省提供各自简称,比如当时江苏上报了“苏”,山西上报了“晋”,而轮到浙江时却出了点麻烦,因为浙江上报的是“越”。
让各省提供简称,主要还是因为当时电报进入了我国,1871年,英、俄与丹麦联合在华铺设了第一条海底电缆,中国出现了首条电报线。
1879年,直隶总督李鸿章在天津架设了国内大陆地区首条自主电报线路,次年,清朝在天津成立了电报总局,于1884年迁往上海。
由于当时的电报收费,是按照距离与电报字数进行计算,为了降低成本,电报总局要求各省提供一个自己的简称。
有些省份上报的,是自己省名的其中一个字,比如陕西上报了“陕”;
有些省份上报的,是自己省内河流的名称,比如湖南的“湘”、江西的“赣”;
但也有些省份遇到了难题,比如河北,也就是当时的直隶,最初考虑上报的是燕、赵,但历史上的燕国、赵国都有大半并不在河北,所以这两个简称,都被否决。
而后河北上报了“冀”,虽然古代的冀州与赵国一样,是河北、山西共有,但后来便以太行山为界,河北就成为了冀州的主要范围。
而直隶上报了“冀”,又让山东遇到了麻烦,因为山东当时上报的“齐”,与“冀”读音类似容易混淆,而直隶又上报的比山东早,所以,山东只好把简称改成了“鲁”。
与直隶山东情况类似的,还有就是当时的广东与浙江,虽然如今的浙江简称“浙”,但在古代很长时间里,浙江都被称作“越”。
先秦时代的越国,其主体位于浙江,而其王都会稽,就是如今的浙江绍兴,五代十国时,钱镠在浙江建立吴越国,而当年唐朝给钱镠的封爵名位,乃是“越王”。
明朝之时,浙江出身的人,都被称作“越人”或者“越籍”,浙江地区的代表戏曲,也被称作“越剧”,可见“越”与浙江的渊源。
而广东的简称“粤”也是由来已久,并且,实际上古代的“粤”与“越”其实是通用的,先秦与汉朝初期,几乎整个东南沿海都被称作“越”。
当时,有吴越、扬越、闽越、瓯越、南越等很多的越,今越南的北部还有骆越,直到隋唐时代,“越”的范围收窄,指闽浙一带,而两广之地则逐渐沿袭《汉书》说法,改成了“粤”。
太平天国时,清朝将之称作“粤匪”,曾国藩还写了着名的《讨粤匪檄》,也由此可见,当时的广东称“越”已得到广泛认可。
不仅如此,浙江虽然被称作“越”,但是当时的越同样也包含着福建部分地区,并不像山东的“鲁”、江苏的“苏”那样有完全的专属性。
如此,只好委屈浙江换个简称,而浙江思来想去,选了“浙”,这与江西湖南类似,因为浙江境内的大河钱塘江,古代就被称作“浙江”,这也是浙江省名由来,影响力同样很大。
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以及2个特别行政区名字来历可谓五花八门,整体来说,它们可分为六大类。
一:人为原因(3)
北京:明洪武二年,朱元璋的军队把元军从他们的都城赶了出去,朱元璋把“大都路”改为“北平府”,取“蓟北悉平”之意。
到了朱棣时,因为根基在北平,而且考虑到北平的战略地位,所以改北平府为顺天府,又赐予“京”号,自此,“北京”名字
天津:明朝靖难之役时,朱棣途径当时的天津,对那里比较喜欢,后来朱棣登基,赐名“天津卫”。
重庆:宋光宗赵惇在继位之前受封恭王,封地就在当时的重庆(恭州)。
宋朝历来有给皇帝登基前的封地升府改名的习惯,如升州改江宁府,端州改肇庆府,故而赵惇在登基后,为了表示双重喜庆,把恭州升为“重庆府”。
二:以山川湖海、方位命名(7)
河南、河北:河南地处中原,因为在黄河以南得名“河南”。与河南相应,河北因为在黄河以北而得名“河北”,不过现在河南河北是以漳河为界。
湖南、湖北:两湖本为一体,后来以洞庭湖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早在宋朝洞庭湖南北就有了“荆湖南路、北路”的建制,只是省界不大相同。
山东、山西:山东山西以太行山为界。另外,如果按照河流的话,山西可称为河东,唐宋时期,山西就曾叫过河东道。
云南:因为位于云岭之南而得名。
三:以古代名为基础逐渐演化(3)
广东、广西:因为有南岭阻隔,所以中原王朝对两广的管辖不是很方便,汉朝时在此地设立胶州,唐朝称岭南道,宋朝设立了广南路,后分为广南东、西路,广东、广西从此有了自己的名字。
江西:唐玄宗时期,分江南道为江南东、西二道,江西由此得名。
四:城市名字首字组合(4)
江苏、安徽:江苏、安徽在明朝隶属南直隶,清朝改称江南省,因为江南省经济实力太雄厚,故后来把江南省从东西分为两地,东面的取江宁与苏州地名称江苏;西面的取安庆和徽州的首字,称安徽。
福建、甘肃:福建是取福州、建州首字,称福建;甘肃是取甘州、肃州首字,称甘肃。
五:取山河湖海名称(3)
黑龙江:取名自省内大河黑龙江。
浙江:主流说法是,取钱塘江古称浙江。
青海:取名自青海湖。
六:其他情况(14)
吉林:清朝建立吉林乌拉城,意思是沿着松花江的城市,乾隆年间设立镇守吉林乌拉将军,吉林之名由此而来。
陕西:陕西名字由来有几种,一种是说因为位于陕州之西,还有说是因为位于陕原之西。
辽宁:一说取自“辽土安宁”之意,还有说是取“天辽地宁”说法。
新疆:新疆取名自“故土新归”之意。
西藏:明朝时被称为“乌斯藏”,因为位于祖国的西部,故得名“西藏”。
内蒙古:清朝将归顺自己的蒙古称为“内扎萨克蒙古”,逐渐演化为“内蒙古”。
海南:最早见于《隋书》“海南儋耳归附者千余峒”,后称海南。
贵州:名字由来比较复杂,最早文献见于宋朝敕书中的“惟尔贵州,远在要荒”。
四川:宋朝时有四川有四个行政区,统称川峡四路,四川由此得名。
香港:香港作为大港口,要运输大量货物,其中香料尤多,故得名“香港”。
澳门:清朝年间出版的《澳门纪略》中说:“濠镜之名,着于《明史》。
上海:上海名字来源于吴淞江的一条支流上海浦;也有说源于北宋设置的上海务;更有说海外商人在此登岸而得名上海。
1948年11月东北全境解放,由东北局和东北人民政府统一管理,在行政区划上也改变了国民政府的9个省划分,不过还是划了6个省,也就是辽东省、辽西省、吉林省、松江省、黑龙江省和热河省(东三省不是就三个省吗?不!曾经有几十个省)。另外沈阳、长春、旅大、鞍山、抚顺、本溪、哈尔滨这些工业城市是直辖市。一个东北大区下属了这么多省、市和行政机构,还是显得层次太多了。
1949年之初,出于党政军一体化管理的需要,曾设立了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南、西南六大行政区域,中央人民政府授权各大行政区人民政府或军政委员会对其所辖的省市区实施领导和监督。
在1951年,中国有53个省级行政区,即29个省、13个直辖市、8个行署区、1自治区(内蒙古)、1个地方(西藏)和1个地区(昌都)。
1954年6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关于撤销大区一级行政机构和合并若干省市建制的决定》公布。按照《决定》,在解放战争中形成的六大行政区被撤销;
为什么要把大区制调整?原因第一个首先是经济建设,而且各大行政区,因为他们那个解放的时间有早有晚,所以它制定了很多参差不齐的单行法规,这和国家计划经济的统一性和强制性是发生冲突的。
一些省市被合并或撤销,如辽东、辽西两省合并为辽宁省,松江与黑龙江合并为黑龙江省,宁夏与甘肃合并为甘肃省,长春、武汉、西安等11个直辖市改为省辖市。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变动频繁,塞北四省(热河、察哈尔、绥远和宁夏)的消失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壮大。1954年,收获绥远省;1955年,收获了热河省的赤峰、宁城、翁牛特、喀喇沁等地;1956年,接纳了甘肃省的巴彦浩特自治州和额济纳自治旗……
此后几十年,国家根据不同时期政治经济形势和生产发展的需要,对全国行政区划又陆续进行过几轮大的调整,各省份、直辖市的工作逐渐步入正轨。如今,很多地方的地理称谓都发生了变化,但当地的历史文化却一直世代流传,生生不息,如同这首发源于当年西康的康定情歌,永远诉说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深深向往。《康定情歌》: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端端溜溜地照在,康定溜溜的城哟,月亮弯弯,康定溜溜的城哟……
到了八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展开和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的行政区划也适时调整了。1988年,海南省及海南经济特区问世;1997年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政府机构正式挂牌;同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中国洗刷了百年国耻。
上世纪八十年代,海南的特征很鲜明,一是面积比较大(中国第二大岛),二是基础差、起点低,三是农村人口多。所以在海南设省和建立经济特区为的是改变当地贫穷落后的面貌,使改革开放政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具说服力。而重庆直辖市的诞生,则是为了缓解四川省的行政压力和统筹管理三峡水利工程的需要。
随着海南省、重庆直辖市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成立,中国省级行政区定格为34个,从53个省级行政区到34个,正是新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历史文化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过程。
中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变化
图:1951年中国行政区划
图:1954年中国行政区划
图:1958年中国行政区划
图:1978年中国行政区划
图:1999年中国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