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计算器_你几岁了_年龄怎么计算?_周岁和虚岁的关系

年龄计算器_你几岁了_年龄怎么计算?_周岁和虚岁的关系

只要在年龄计算器填写您的生日年月日,即可快速计算出您的准确年龄、周龄、月龄、换算后的小时、分钟时间等,以及距离下次生日的详细年月日。也可以用来计算宠物、狗狗、宝宝的实际年龄、月龄、周龄等。

年龄计算器

你的生日是

 

2022年十二生肖年龄对照表

鼠🐀 牛🐂 虎🐅 兔🐇 龙🐉 蛇🐍 马🐎 羊🐏 猴🐒 鸡🐓 狗🐕 猪🐖
1900 1901 1902 1903 1904 1905 1906 1907 1908 1909 1910 1911
1912 1913 1914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1920 1921 1922 1923
1924 1925 1926 1927 1928 1929 1930 1931 1932 1933 1934 1935
1936 1937 1938 1939 1940 1941 1942 1943 1944 1945 1946 1947
1948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2026 2027 2028 2029 2030 2031
2032 2033 2034 2035 2036 2037 2038 2039 2040 2041 2042 2043
2044 2045 2046 2047 2048 2049 2050 2051 2052 2053 2054 2055
2056 2057 2058 2059 2060 2061 2062 2063 2064 2065 2066 2067
2068 2069 2070 2071 2072 2073 2074 2075 2076 2077 2078 2079
2080 2081 2082 2083 2084 2085 2086 2087 2088 2089 2090 2091
2092 2093 2094 2095 2096 2097 2098 2099 2100 2101 2102 2103
鼠🐀 牛🐂 虎🐅 兔🐇 龙🐉 蛇🐍 马🐎 羊🐏 猴🐒 鸡🐓 狗🐕 猪🐖

2022年十二生肖年龄对照表(虚岁)

今年(2022年)是属相是的人的本命年(2022年2月1日后才进入农历壬寅年,才是生肖虎年)

2022年01月13日 ~ 2022年01月31日为农历辛丑牛年

2022年02月01日 ~ 2023年01月21日为农历壬寅虎年

属相 出生月份年龄 属相 出生月份年龄 属相 出生月份年龄
子鼠
2008 15丑牛
2009 14寅虎
2010 13
1996 27 1997 26 1998 25
1984 39 1985 38 1986 37
1972 51 1973 50 1974 49
1960 63 1961 62 1962 61
1948 75 1949 74 1950 73
1936 87 1937 86 1938 85
1924 100 1925 98 1926 97
1912 111 1913 110 1914 109
属相 出生月份年龄 属相 出生月份年龄 属相 出生月份年龄
卯兔
2011 12辰龙
2012 11巳蛇
2013 10
1999 24 2000 23 2001 22
1987 36 1988 35 1989 34
1975 48 1976 47 1977 46
1963 60 1964 59 1965 58
1951 72 1952 71 1953 70
1939 84 1940 83 1941 82
1927 96 1928 95 1929 94
1915 108 1916 107 1917 106
属相 出生月份年龄 属相 出生月份年龄 属相 出生月份年龄
午马
2002 21未羊
2003 20申猴
2004 19
1990 33 1991 35 1992 31
1978 45 1979 44 1980 43
1966 57 1967 56 1968 55
1954 69 1955 68 1956 67
1942 81 1943 80 1944 79
1930 93 1931 92 1932 91
1918 105 1919 104 1920 103
1906 117 1907 116 1908 115
属相 出生月份年龄 属相 出生月份年龄 属相 出生月份年龄
酉鸡
2005 18戌狗
2006 17亥猪
2007 16
1993 30 1994 29 1995 28
1981 40 1982 41 1983 40
1969 54 1970 53 1971 52
1957 66 1958 65 1959 64
1945 78 1946 77 1947 76
1933 90 1934 89 1935 88
1921 102 1922 101 1923 100
1909 114 1910 113 1911 112

中国古代有十二进制纪年法,用十二地支表示,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年一个轮回,如1980年为申年,过12年,1992年又为申年。古人把十二地支用十二个动物表示,如子鼠,丑牛等等,该年出生的人,便具有相应的命相,此即十二生肖,肖者相也,又称为十二属相。

虚岁是中国一种重要的记龄方式,虚岁的计龄方式为:出生时记为一岁,以后每到农历正月初一(农历新年,节假日),便增龄一岁。但是有的人虚岁是比周岁大两岁,而此种算法是按照出生的那年的上半年和下半年来分的,在上半年出生的虚岁就只比周岁大一岁,下半年就大两岁(阳历或阴历)。之所以有这样的习惯,是因为中国古人计算的是某人出生后正在经历的年份序数。

虚岁从一算起,逢新年长一岁,遵农历(阴阳历)。

周岁从零算起,逢生日长一岁,遵洋历(阳历)。

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规定,年龄从周岁生日的第二天算起。

虚岁和周岁具体换算方法:

第一种:虚岁换算成周岁:在本人阳历生日到来之前,周岁=虚岁-2;在本人阳历生日到来及以后,周岁=虚岁-1;周岁换算成虚岁:在本人阳历生日到来之前,虚岁=周岁+2;在本人阳历生日到来及以后,虚岁=周岁+1。

第二种:虚岁=现年份(农历)-出生年份(农历)+1。

在中国有些地区,有的人们把虚岁看的比较重,他们算年龄的时候往往都是计算虚岁,没有算实岁。

周岁和虚岁的关系

虚岁是我国一种重要的记龄方式,在亚洲的有些国家也是流行的。中国在以前一直是农历社会,所以用的历法是农历。所以人在出生的时候,虚岁年龄也会伴随着一生。

虚岁

在中国习惯常用的年龄计算方法是按照出生以来经历过的日历年份来计算的,出生到一岁,之后每过新年就增加一岁。一般来说,按照农历的年份,也有按照公历的年份。例如,12月底出生的婴儿,即出生后算1岁,在公历1月1日或当地农历的新年又加1岁。就这样,婴儿出生几天,虚岁就两岁了。该计算方法比较实用。

虚岁年龄

中国在习惯上常用的年龄计算方法,按出生后所经历的日历年头计算,即生下来就算1岁,以后每过一次新年便增加1岁。一般按农历新年算,也有按公历算的。

中国人把十月怀胎作为第一岁,又叫虚岁,这一岁,铭记了远古人类繁衍的艰辛,铭记了母亲怀胎十月的孕育大恩。也体现了中国人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古时认为怀孕后新的生命已经开始,到生产时年龄计一岁,所以可以认为虚岁是从怀胎开始算起(不计算怀孕的精确时间,一律以出生即为一岁)。

中国人以十月怀胎为第一岁,也称为虚岁。这个岁月记得古人繁殖的辛苦,记得母亲怀孕十月的大恩。体现了中国人敬爱男女老少的传统美德。如果这种中国的大众说法成立的话,中国人就应该把怀孕开始日期推定为生日和年龄的成长点,在逻辑上达成一致。至少,虚岁从出生到除夕,也就是说一天也好一年也好,不应该把生日作为年龄的增加点,而应该是合乎逻辑的。

例如,12月末出生的婴儿,出生后就算1岁,过了公历1月1日或当地农历新年又算1岁。这样,婴儿出生才几天,已算虚岁2岁了。这种虚岁计算方法是不科学的。

虚岁的计算方法:

虚岁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民俗,以春节(农历新年)为界,周岁是以本人生日为界的具体换算方法,第一类:虚岁换算为周岁:到本人太阳历生日为止,周岁=虚年-2;本人太阳历生日到来后,满1岁=虚岁-1从满1岁换算为虚岁;本人太阳历生日到来前,虚岁=周岁+2;本人的太阳历生日到来后,虚岁=周岁+1。第二,年龄=现年(农历)-出生年份(农历)+1。

虚岁的计龄方式是:出生时记得一岁,之后每年到春节(古义即现在的立春)就会增加一岁。但是,有些人比周岁大两岁,这种算法是根据出生那一年的上半年和下半年分开的,上半期出生的虚岁只比周岁大一岁,下半期2岁(阳历和阴历)

周岁年龄(实岁年龄)

又称实足年龄,指从出生到计算时为止,共经历的周年数或生日数。

周岁岁-出生时0岁,过一年生日加1岁

按国际惯例: 出生时为零岁,每到一个公历生日长一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明确规定,“周岁”,按照公历的年月日计算,从周岁生日的第二天起算。之所以推迟一天计算,是出于人情上及尽量减少麻烦的考虑。

例如,1990年7月1日零时进行人口普查登记,一个1989年12月15日出生的婴儿,按虚岁计算是2岁,实际刚刚6个多月,还未过一次生日,按周岁计算应为不满1周岁,即0岁。周岁年龄比虚岁年龄常常小1~2岁,它能正确反映人们的实际生存年岁,是人口统计中最常用的年龄计算方法。

如何区分虚岁和周岁

虚岁从一算起,逢新年长一岁,遵农历(阴阳历)。

周岁从零算起,逢生日长一岁,遵洋历(阳历)。

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规定,年龄从周岁生日的第二天算起。之所以这里推迟一天计算,是出于人情上及尽量减少麻烦的考虑。与国外习俗的生日当天长一岁不同。

虚岁只和过年有关,周岁只和生日有关

出生时1虚岁,0周岁

过完春节长一虚岁,过完生日长一周岁

虚岁=今年-出生年+1

周岁=今年-出生年(已过生日)(未过生日还要-1)

虚岁,周岁传统都用农历计算

在过年到生日期间 虚岁-周岁=2(即虚两岁)

在生日到过年期间 虚岁-周岁=1(即虚一岁)

确切年龄准确年龄

指从出生之日起到计算之日止所经历的天数。它比周岁年龄更为精确地反映人们实际生存的时间,但由于其统计汇总时较为繁琐,故人口统计中使用甚少。在实际生活中,人们除对不满1周岁的婴儿,特别是不满1个月的新生儿常常按月日计算外,一般不按日计算确切年龄

中国古代人重视由年、月、日、时组成的“生日”概念,西方人重视由月和日组成的“生日”概念。在计算年龄的基础上,中国古人思考经历的年份顺序,西方人考虑是已经过去的时间的长短。再加上中西历不同,所以虚岁和周岁的年龄表规则完全不同。

岁月流水,我们的内心平静下来,又开始了一个全新的一年,又有了新的开始,虽然时间不再,但我们终于长大了。

“35周岁以下”怎样界定?

公务员考试报考条件之年龄限制: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当年应届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人员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以下;其实,除了国考,大部分的其他省份的考试也对此做了相关规定,大部分都是18-35周岁之间。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第7号令公布的《公务员录用规定(试行)》中第四章第十六条第二款的“三十五岁以下”是否包括三十五岁。包括三十五岁,因为民法通则最后一款规定“以上以下包括本数”。

2017年公招考试35岁周岁因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出公告时间不同,而略有差别,具体得看你有意向报名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公告为准。

2017年国考政策: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1980年10月15日至1998年10月15日期间出生)。这里,“10月15日”是2017年国考报名第 一天。

《贵州省2017年省、市、县、乡四级机关统一面向社会公开招录公务员工作简章》是“35周岁以下(1981年3月7日及以后出生)”;

《广州市2017年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是“18至35周岁(1981年2月24日至1999年2月24日期间出生)”;

《2017年浙江省各级机关单位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是“年龄18至35周岁(1981年3月11日至1999年3月11日期间出生)”。

古代年龄称谓大全及解释

中国文化历史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在古代,古人对很多事物都有称谓,特别是年龄,各个年龄都会有自己的称谓。你知道古人对男子各个年龄称谓是什么吗?

古代根据男子成长过程的特点,以十年为单元,将人生大致分为九个阶段,分别是"幼"、"弱"、"壮"、"强"、"艾"、"耆"、"老"、"耄"、"期"。除了这样的总体分类之外,古代还有一些特殊年龄的对于的具体称谓。

0-1岁:

0岁:初度

指小儿初生之时。《离骚》记载:“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后也代称生日。

汤饼之期:

指婴儿出生3日。旧俗中,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

襁褓

襁指婴儿的带子,褓指小儿的被子。后来以此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本意是包婴儿的被、毯等。后来以此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背负小儿用的布兜和系带。旧说长一尺二雨至二尺,阔八寸左右。

赤子

未满周岁的婴儿。因为婴儿的皮肤微微泛红,颜师古:“赤子,言其新生未有眉发,其色赤。”(赤子之心,说的就是一颗如同初生儿一样纤尘不染的纯洁心。)

1岁:牙牙

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指1岁。

周晬

指婴儿周岁。

2-3岁:孩提

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指2-3岁的儿童。韩愈诗中:“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现如今,很多人常用“孩提时代”形容自己的童年。

8岁:童龀

童龀(chèn)

“童龇”,一般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也有说成“髫龀”的,如《后汉书·董卓传》:“其子孙虽在髫龀,男皆封侯,女为邑君。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男孩8岁,女孩7岁。根据生理状况,男孩8岁、女孩7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垂髫:

亦作垂龆。3、4岁至7岁(女)、8岁(男)的儿童。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8岁:总角

《诗经》中把儿童的发髻称作“角”,后来人们习惯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古代儿童将垂发扎成两个发髻,形状似羊角,(“总”为聚拢的意思)故称“总角”。

8、9岁至13、14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礼记·内则》:“拂髻,总角。”

《诗经》中有:“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注引《江表传》(孙)策令曰:“周公瑾英俊异才,与孤有总角之好、骨肉之分。”;

《晋书·何劭传》:“邵字敬祖,少与武帝同年,有总角之好。”;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崔秀才》:“莫逆之交不足恃矣,然总角之交,应非泛泛也。”

9岁:九龄

九龄

九龄,典故名,典出《礼记注疏》卷二十〈文王世子〉。指九十岁,后引申为长寿。另亦有指九岁。文王之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其有不安节,则内竖以告文王。文王一饭亦一饭,文王再饭亦再饭。古者谓年龄,齿亦龄也。成王有过,则挞伯禽,所以示成王世子之道也。文王以勤忧损寿,武王以安乐延年。唐殷寅《玄元皇帝应见贺圣祚无疆》诗:“言因六梦接,庆叶九龄传。宋范成大《别拟太上皇帝挽歌词》:“如何千万寿,不待九龄终。

九龄详细释义

《礼记注疏》卷二十〈文王世子〉

文王之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鸡初鸣而衣服,至于寝门外,问内竖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内竖曰:「安。」文王乃喜。及日中又至,亦如之。及莫又至,亦如之。其有不安节,则内竖以告文王。文王色忧,行不能正履。王季复膳。然后亦复初。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食下,问所膳。命膳宰曰:「末有原。」应曰:「诺。」然后退。武王帅而行之,不敢有加焉。文王有疾,武王不说冠带而养。文王一饭亦一饭,文王再饭亦再饭。旬有二日乃间。文王谓武王曰:「女何梦矣?」武王对曰:「梦帝与我九龄。」文王曰:「女以为何也?」武王曰:「西方有九国焉,咀荃其终抚诸?」文王曰:「非也。古者谓年龄,齿亦龄也。我百,尔九十。吾与尔三焉。」文王九十七乃终,武王九十三而终。成王幼,不能莅阼。周公相,践阼而治。抗世子法于伯禽,欲令成王之知父子、君臣、长幼之道也。成王有过,则挞伯禽,所以示成王世子之道也。文王之为世子也。汉·郑玄注:「年天气也。齿人寿之数也。九龄,九十年之祥也。文王以勤忧损寿,武王以安乐延年。言与尔三者。明传业于女,女受而成之。」

释义

郑玄注:"九龄,九十年之祥也。"后引申为长寿。

黄口:

10岁以下。本指幼鸟,后指儿童。《孔子家语·六本》:孔子见罗雀者,所得皆黄口小雀。夫子问之曰:大雀独不得,何也?罗曰: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

10岁:幼学

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12岁:金钗之年

指女子12岁的年龄。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

13-15岁:

13岁:豆蔻

指女子十三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以豆蔻来指代女子13岁,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杜牧有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舞勺之年

舞勺之年指的是男孩子13--15岁期间.根据的记载:勺,一种乐舞,古未成童者习之.舞勺指未成童者学习勺舞。《礼记.内则》:"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言十三之时学此舞勺之文舞也。”当时冯自由年十四岁,称“年逾舞勺”,是舞勺指十三岁矣。

舞勺之年-基本内容

舞勺之年指的是男孩子13--15岁期间.

根据<礼记>的记载:勺,一种乐舞,古未成童者习之.舞勺指未成童者学习勺舞。

《礼记.内则》:"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孔颖达疏:"舞勺者熊氏云:'勺钥也。'言十三之时学此舞勺之文舞也。"后以指幼年。又以舞勺代指十三岁。如孙科《革命逸史序》(冯自由着):“年逾舞勺,即加入兴中会,亲炙总理,从事革命。”当时冯自由年十四岁,称“年逾舞勺”,是舞勺指十三岁矣。

二七之年:女孩14岁

取二七一十四之意,如南朝陈后主《车飞伯劳歌》:“年时二七犹未笄,转顾流眄鬟鬓低。”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15:束发、成童、志学

束发

系结头发。清朝以前汉族男孩15岁时束发为髻,成童;20岁时行冠礼,成年。因此用束发指代成童的年龄,即15至20岁。也指束发的头饰。其实男子束发和和女子盘发不同,女子的盘发自有奥妙,是先盘发再插簪子,抽掉簪子的话头发会自动散落下来。款式上,玉簪有男用和女用之分,一般的说男用发簪长一些,更注重实用性,簪头装饰纹样比较简洁,吉祥福寿的图案据多。我问过道士,如果突然把簪子拔下,发髻会不会向瀑布一样散开,他说不会的,即使把簪子拔下,发髻也不散,至少两个小时内不会散。

成童

语出:(1).年龄稍大的儿童。或谓八岁以上,或谓十五岁以上,说法不一。《谷梁传·昭公十九年》:“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范宁注:“成童,八岁以上。”《礼记·内则》:“成童,舞象,学射御。”郑玄注:“成童,十五以上。”《后汉书·李固传》:“固弟子汝南郭亮,年始成童,游学洛阳。”李贤注:“成童,年十五也。”明危素《文献黄公神道碑》:“比成童,不妄出门,能备诵《书》《诗》。”(2).引申指神童。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篇:“[张博山]少有成童之目,九龄作《梅花赋》惊其师。”

志学基本内容

志学:为男子15岁。

志学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15岁为"志学之年"。

15-20:舞象之年

简介

舞象--男十五岁~二十岁。

“舞象”又是成童的代名词。原本是古武舞名。《礼记·内则》:“成童,舞象,学射御。”《疏》曰:“成童,谓十五以上;舞象,谓舞武也。熊氏云:‘谓用干戈之小舞也。’”

也就是可以上战场了。

15岁:及笄(jī)

指女子成年,笄,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后,就将头发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已到出嫁年龄,故称。

志学之年:男子15岁

《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男孩子13--15岁称舞勺之年

舞勺之年指的是男孩子13--15岁期间.

根据<礼记>的记载:勺,一种乐舞,古未成童者习之.舞勺指未成童者学习勺舞。

《礼记.内则》:"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孔颖达疏:"舞勺者熊氏云:'勺钥也。'言十三之时学此舞勺之文舞也。"后以指幼年。又以舞勺代指十三岁。如孙科《革命逸史序》(冯自由着):“年逾舞勺,即加入兴中会,亲炙总理,从事革命。”当时冯自由年十四岁,称“年逾舞勺”,是舞勺指十三岁矣。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古代男子15岁-20岁时期的称谓。舞象原本是古武舞名。《礼记·内则》:成童,舞象,学射御。

16岁:二八

二八为两个八岁相加为十六岁。

女子16岁:破瓜、碧玉年华

古代将瓜拆分成两个八来纪年,破瓜即为两个八,相加为十六岁,诗文中多用于女子。

20岁:弱冠、七尺、弱冠、始冠、及冠、冠岁、加冠、冠年

弱冠、

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古时候,不论男女都要蓄留长发的,等他们长到一定的年龄,要为他们举行一次“成人礼”的仪式。男行冠礼,就是把头发盘成发髻,谓之“结发”,然后再戴上帽子,在《说文》里:冠,弁冕之总名也。谓之成人。在《礼记·曲礼上》记有: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举行冠礼,并赐以字。冠岁,意思就是男子二十岁了,说明他刚刚到了成人年龄,二十岁也称“弱冠之年”。出处《礼记·曲礼上》“(男子)二十曰弱冠”。

七尺

(1).古代指二十岁。《周礼·地官·乡大夫》:“国中自七尺以及六十,野自六尺以及六十有五,皆征之。”贾公彦疏:“七尺谓年二十知者,案《韩诗外传》‘二十行役’,与此国中七尺同,则知七尺谓年二十。”

(2).指身躯。人身长约当古尺七尺,故称。南朝梁沉约《齐太尉王俭碑铭》:“倾方寸以奉国,忘七尺以事君。”唐李颀《古意》诗:“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清·田兰芳《哀袁信庵(袁可立孙)》:“七尺桐棺停啸史,一杯黄土瘗昂之。”清孙枝蔚《黄河舟中》诗:“七尺虽无用,临深亦可惊。”阿英《袁中郎做官》:“不肖虽愚,岂以七尺易一官。”

弱冠

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古时候,不论男女都要蓄留长发的,等他们长到一定的年龄,要为他们举行一次“成人礼”的仪式。男行冠礼,就是把头发盘成发髻,谓之“结发”,然后再戴上帽子,在《说文》里:冠,弁冕之总名也。谓之成人。在《礼记·曲礼上》记有: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举行冠礼,并赐以字。冠岁,意思就是男子二十岁了,说明他刚刚到了成人年龄,二十岁也称“弱冠之年”。出处《礼记·曲礼上》“(男子)二十曰弱冠”。

及冠

及冠(也称加冠、弱冠):男子满二十岁之后,举行“及冠”之礼,表示已经是成年人了,可以取“字”。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故名。这个是古代的说法,现代是成人礼,一般是18岁。清昭梿《啸亭杂录·军机大臣》:“其下役,皆选内府中之童子,惟司洒扫。

冠岁

冠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

加冠

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汉刘向《说苑·修文》:“冠者,所以别成人也……君子始冠,必祝成礼,加冠以厉其心。”后因以“加冠”指满二十岁。古代男子成年时(二十岁)加冠的礼节。冠礼在宗庙中进行,由父亲主持,,并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加冠礼的青年加冠。加冠后由贵宾向冠者宣读祝辞并赐上一个与俊士德行相当的美“字”使他成为受人尊敬的贵族。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加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首先加用黑麻布材质做的缁布冠,表示从有参政的资格,能担负起社会责任;接着再加用白鹿皮做的皮弁,就是军帽表示从要服兵役以保卫社稷疆土;最后加上红中带黑的素冠,是古代通行的礼帽,表示从可以参加祭祀大典。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即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冠年

冠年,指男子二十岁,出自南朝梁慧皎《高僧传·忘身·释僧富》

桃李年华——指女子二十岁。

结发:

束发,扎结头发,古代汉族男子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

桃李年华:

女子20岁。

花信年华:

指女子的年龄到了24岁。也泛指女子的年龄正处在年轻貌美之时。范成大《元夕后连阴》:谁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扬州百面雷。”

30岁(男):而立、立年、始立、始室、壮室

而立

而立,词语,其意是指年至三十,学有成就。后来用“而立”指人三十岁的人。

立年

“而立之年”的省称。指三十岁。

始立解释

(1)、谓三十岁。清吴伟业《海虞孙孝维三十赠言》诗之三:“始立何容减宦情?法曹有弟尚诸生。”

(2)、犹始创。明吴从先《序》:“乃进而求苍颉、沮诵于始立。递夏商之记言、记事之分为二也。”

壮室引证解释

男子三十称壮年,又值当娶妻室之岁,故称“壮室”。《礼记·曲礼上》:“三十曰壮,有室。”郑玄注:“有室,有妻也。妻称室。”《旧唐书·刘祥道传》:“壮室而仕,耳顺而退,取其中数,不过支三十年。”唐蒋防《霍小玉传》:“妾年始十八,君才二十有二,迨君壮室之秋,犹有八岁。”宋阮阅《增修诗话总龟·幼敏门》:“李贺字长吉,唐诸王孙,七岁以长短之制名动京师……不幸未壮室而终。”

始室:30岁

《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克壮:30岁

正当壮年,古代30岁为壮。

半老徐娘:女子30岁。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不惑之年

不惑,亦称作不惑之年,不惑的意思是遇到事物、事情能明辨是非而不疑惑。今用不惑或不惑之年指人到了四十岁的年龄。《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

50岁: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及艾之年、大衍之年、杖家之年

艾:

50岁。《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

半百

半百,指五十。多用于年龄。语出唐杜甫《暮归》诗:“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知非之年

说春秋卫国有个伯玉,不断反省自己,到五十岁时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

知命之年

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指50岁。出自《论语·为政》。“知天命”,许多人会误解成听天由命的意思,其实,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为但不苛求结果。

30岁:而立——指男子三十岁。40岁:不惑——指男子四十岁。50岁:天命——指男子五十岁。60岁:耳顺——指男子六十岁。70岁:从心——指男子七十岁。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51岁:“开六”

五十一为六十纪数的开始,故称五十一岁为"开六"。

六九年:即54岁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花甲

指60岁。花甲一词出自中国古代历法天干地支纪年法,以六十年为一循环,一循环称为一甲子,又因干支名号繁多且相互交错,又称花甲。通常叫做“六十花甲子”,因此六十岁称作花甲。

耳顺之年

耳顺之年,中国成语。耳顺,亦称作耳顺之年,耳顺的意思听得进不同的意见或是清楚理解听到的话。今用耳顺或耳顺之年指人到了六十岁的年龄。出于先秦·孔子《论语·为政》。

高龄:

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60岁以上。

耆(qí):

古称60岁的人为“耆”。

下寿:

古人以60为下寿,指60岁以上。

61岁:开七、华甲

开七

六十一为七十纪数的开始,因称六十一岁为"开七"。

64岁:破瓜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古稀

古稀是中国人自古指七十高龄的说法。它源于唐代大诗人杜甫《曲江二首》诗,杜甫吟咏道:“人生七十古来稀。”一千二百多年前的杜甫慨叹人生苦短,能活到七十岁,自古以来十分稀少。“古稀”原有古来稀少,而今也不多含义;但是解作古来稀少,与过去不同了。医学保健昌明,阅报见过百岁老人还侍奉着高堂老母的事,将来这有可能就不再是新闻了呢。

71岁:开八

十年一秩,七十一岁为八十纪数的开始,称为开八。同此,五十一岁称开六,六十一岁称开七

77岁:喜寿

喜寿,七十七岁的雅称。因“囍”字的草书近似竖写的“七十七”,故得此名。

80岁:望八、杖朝之年

耄耋之年、朝枚之年、朝枝之年:

均指八九十岁。

伞寿:

80岁寿辰。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88岁:米寿

米寿是我国传统的寿称之一:米字拆开为八十八,故代指八十八岁,还可表示年事虽高但任食欲旺盛。因“米”字拆开,其上下各是八,中间是十,可读作八十八,故名。此外在我国传统的寿称中,常见的还有“而立”、“花甲”、“不惑”、“古稀”、“耄耋”、“期颐”、“喜寿”、“白寿”、“茶寿”“卒寿”、“还历寿”等。

80-90岁:耄耋之年

耄(mào):

古称八十岁至九十岁的年纪,形容年老,引申为昏乱之义。

耋(dié):

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八九十岁。《尔雅·释言》注:“八十为耋。”耄耋泛指晚年,常代表八九十岁的老人。耄,音“冒”,耋,音“迭”。耄耋是指年纪很大的人。耄耋之年,年纪十分大的时候。语出[汉]曹操《对酒歌》:“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六十曰耆;耆,指也。不从力役指事使人也。七十曰耄,头发白耄耄然也。八十曰耋;耋,铁也。皮肤变黑色如铁也。九十曰鲐背;背有鲐文也。或曰黄耇,鬓发变黄也。耇,垢也。皮色骊悴,恒如有垢者也。或曰胡耇咽皮如鸡胡也。或曰冻梨皮有斑黑如冻梨色也。或曰齯,齯大齿落尽更生细者如小儿齿也。百年曰期颐;颐,养也。老昏不复知服味善恶孝子期于尽养道而巳也。老,朽也。老而不死曰仙;仙,迁也;迁,入山也,故其制字人旁作山也。

90岁:望九、鲐背之年

上寿:

90岁为上寿。

鲐背之年

鲐背之年,古人九十岁的别称,泛指长寿老人。鲐是一种鱼,背上的褶皱如同老人的皮肤,故借此指代九十岁。中国传统医学文献里,关于「天年」(人类自然的年寿)的记载------如黄帝《素问.上古天真论》道:「尽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灵枢经.天年》三度提到人的天年为「百岁」,还说「人之寿百岁而死」;又如《尚书.洪范篇》以百二十岁为寿-----推算人的自然年龄在一百至一百二十岁间,此与现代科学的测算大致相符,说明人类的自然寿命,是可以活到鲐背之年的。闻君誓天,余愧无颜,愿复善保南山南;闻君恸哭,余声不读,愿复善保北山北。

冻梨——年事较高的老人会有老年斑,如同冻梨上的斑纹,九十岁的老人也称冻梨。

99岁:白寿——九十九岁比百岁差一岁,百字去掉一为白,故称白寿。

100岁:期颐、人瑞

期颐

年龄在百岁及以上的老人。一百岁。称百岁为"期颐之年。"期颐:百岁之人。源于汉时戴圣所辑的《礼记·曲记篇》:"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八十曰耄,九十曰耋……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到一百岁,吃饭穿衣都要孝子来照顾。故称一百岁为期颐之年。《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

108岁:茶寿——茶字上面为廿(二十),下面为八十八,两者加和为108岁。

140岁:双稀、双庆——七十岁为古稀之年,140岁为两个七十岁,即为双稀。